【
儀器網 能源環境】如今,環境問題已成為全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之一。而作為為常見的污染源,廢
塑料帶來的白色污染對于環境破壞尤為嚴重。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使用塑料超千萬噸,而以塑料袋、廢舊薄膜、塑料餐盒等形式使用后,大部分被隨意丟棄在環境之中,這些廢舊塑料散落在城市中、旅游區、海洋里,不僅造成“視覺污染”,同時因為難降解也對生態造成危害。
例如在海洋之中,各種塑料垃圾就正在形成一座座“垃圾浮島”。每年向海洋排放的千萬噸垃圾里,塑料垃圾占據了80%,它們加在一起可以繞地球400多圈。而這些塑料垃圾,除了污染海洋之外,也在對里面的生物帶來危害。研究顯示,海洋中至少漂浮著5億萬多個塑料碎片,總質量超過26萬噸,這些碎片進入魚類、鳥類等體內,將帶來各種“癌性病”。
基于此,為了保護環境生態的健康與穩定,我國近年來也是開始對塑料垃圾污染動刀。2020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曾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被稱為“史上強限塑令”。在國家號召之下,2021年北京、上海、海南等多地也開始加快推進限塑令的執行,給出了地區自己的版本,通過禁用和替代等方式,減少塑料垃圾的產生。
不過,雖有政策保駕護航,但若缺少有效的監管和執行,限塑行動與環境治理依然不免落空。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對于普通百姓來說,如若缺少監管,很多人可能會忽視法律的限制,知法犯法繼續使用并胡亂丟棄塑料制品;另一方面,原本已經形成的大量塑料垃圾也需要盡快搜集和處理,這些離不開有關部門在執法上的跟進。因此政策之外監管和執行也很重要。
那么,該如何打好塑料垃圾的攻防戰呢?這時候或許就需要各種智能技術與裝備的助力,例如無人機。無人機具有操作簡單、應用靈活、攜帶便捷和成本低廉等優點,在空中用于監測、巡邏等不僅覆蓋面廣、精準性高,而且作業非常高效,還不存在安全風險。這不管是對于塑料垃圾的監測搜集還是對于限塑令實施后人們的執行監管來說,都具有重要的輔助價值。
與此同時,無人機的應用還能有效節約人力資源,降低監管治理的難度。按照傳統的執法方式,需要部署大量人力進行摸排式管治,尤其對于海洋塑料垃圾處理來說,所需人力不在少數。而有些地方,即使部署再多人力也無法達到,在此背景下,無人機的應用不僅彌補了治理的難點和盲區,同時也減少了對于人力的依賴,大大減輕了塑料垃圾治理的難度和壓力。
當然,應用無人機助力限塑令的有效實施,也還需要注意一些問題。除開無人機在技術、性能、續航、載重、人才等方面的問題外,如何完善法律也是一個重要的點。從國外無人機環境治理的法律來看,它們無人機立法成熟、管制措施嚴明;應用必須獲得牌照并遵守規定;且無人機獲取的信息可直接作為執法依據,和其他技術高度融合,這些為我國提供了借鑒。
未來,我們可以借助國外無人機環境應用的經驗,積極制定出符合我國自身實際發展的法律條文,并加強應用基礎設施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通過法律、設施和人才三方面的共同突破,來推動無人機環境執法的深入落地。屆時,不僅是限塑令,可能后續更多與環境相關的政令落實起來都將變得更加容易,而我國的環境問題治理與環境保護發展,也將再上新的臺階。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