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器網 能源環境】近幾年,隨著《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逐步實施,國內
空氣質量有了較大改善,尤其是是京津冀區域,環境空氣中的顆粒物濃度顯著下降。但長期以來,京津冀地區秋冬季節頻現的霧霾天氣卻是一個難以根除的問題。為探究霧霾天氣形成原因,2017年我國環保部成立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對大氣污染物成因、來源及管控技術等展開了攻關。
在眾多科研人員近三年的努力后,近日終于對我國京津冀地區秋冬季節霧霾天氣頻發的現象給出了答案。根據科技日報報道,5月15日我國生態環境部舉辦了4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相關人員不僅對我國藍天保衛戰的工作進展與近期環保部的重點工作做了介紹,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京津冀地區大氣重污染的主要成因。
據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介紹,大氣重污染的成因主要有四個方面。首先,超出環境容量50%以上的高強度排放是霧霾天氣頻發的根本原因,而氣侯變暖、高濃度的氮氧化物和VOCs造成的大氣氧化性偏強以及區域性特征突出等諸多因素則共同誘發了這一現象。
不管是水污染治理還是大氣污染治理,超標排放都是一個屢禁不止、卻又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雖然我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早就規定污染物排放應當符合標準,并對違反規定的相關處罰也進行了說明,但由于污染源分散、監測技術不夠先進、監管力度不足等原因,超標排放監管與治理的難度依舊較高。因此,在大氣污染物超標排放的治理過程中,因地制宜、運用科學的技術及方法對污染物排放進行精準治理尤為重要。
防污治污首先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精準性,在控制氮氧化物、
PM2.5以及VOCs等形成霧霾天氣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過程中,需從時間、空間與行業等多方面入手,在時間上確定污染物排放嚴重的月份和時間段,在空間上確定排放濃度較高的地區,而行業則是指石油、化工與包裝等容易發生超標排放的企業,對之進行重點監測管控,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科學技術和方法治理污染。在監測控制中可以利用氮氧化物檢測儀、PM2.5檢測儀及VOCs監測儀器等多種分析儀器對污染源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同時加大科研投入,推動開發清潔化、低污染的工業制造及污染物處理流程,通過對污染物濃度、生成與遷移等的探究,制定出合理的監控和治理方案。
除此之外,在污染物監控和治理的過程中,還應通過法律法規、排放標準和規定對相關企業進行監控和督促,落實防污治污的具體要求和目標,多措并舉,才能夠有效治理污染物排放,改善霧霾天氣頻發的現狀。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